在工厂中,有90%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品质问题,因此解决品质问题成为日常关键工作,那如何才能有效、快速地解决品质问题呢?
单纯只是勤劳、有胆识、受人欢迎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管理者的,以上特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。
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的磨练, 掌握这门专业技术 :
■ 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一、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
1. 客户指向 : 重视客户, 与客户协同解决问题。
2. 事实指向 : 用客观事实(Data)真实地反映问题 。
3. 源头指向 : 不良原因的原因, 原因的原因 .... 找出根本原因 。
4. 过程指向 : P-D-C-A 严格遵守循环周期
· P (PLAN) : 计划
· D (DO) : 执行
· C (CHECK): 检查
· A (ACTION) : 措施
二、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必要不可缺的要素
三、解决品质问题要避免以下四种情况
1、和稀泥:回避重要问题,强调与其它部门维护现状。
2、没有批判性地解决问题, 而按原有顺序/方法去应对 。对新出现的问题也一律按既有思路去处理,虽然可以迅速处理,但存在误判的可能。
3、浮于表面不够深入。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,对问题点没有做原因分析及跟踪, 草草了事 。
4、主次不分。每天都很忙,但繁忙的业务中没必要的业务占多数,却忘了自己最主要的业务应该是解决问题。
四、解决问题的阻碍因素
1、不遵重事实,,而是坚持自己固有的办法。
2、缺乏对问题提出疑问的态度 。
3、害怕失败 ,不敢尝试。
4、凭借记忆 (掌握的情报不能确保准确)来做为判断问题的依据。
5. 经验、能力的制约 (根据教育,经验的有色眼镜)。
6. 头脑中固有东西的绝对化。
7. 由于错觉造成的误导。
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不是指从这个制约里完全脱离的人, 而是一直思考着这些制约因素(或熟悉他),发生类似问题的时候马上能找到一套解决方法与手段。
五、克服阻碍因素的原则
1. 不要总想着运用现有的解决方案,因为 问题点都是有差异的。
2. 要明确是什么问题,做到有很的放矢。
3. 要注重分析问题点,而不是一味的去考虑寻找答案 。
4. 要把不满的意见引向创造性思维。
5. 要把提出创意的阶段,与评价此创意的阶段明确区分 。
6. 不要让一个人垄断整个会议 。
7. 比起盲目的选择答案, 从预想问题点中选择更有效果
8. 要明确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来解决问题。
六、解决问题的思路
1. 善于思考,不急于下结论。
2. 要有魄力。
3. 要成为灵活性领导者,要形成灵活性思维即水平思考 。
4. 要关注别人的意见,并勇于提问。
5. 培养集中注意力与观察力,善于发现问题。
6、对事实也要心存疑心并进行验证 。
7、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要不断探索 。
我们发现了敌人, 却发现我们自身才是最大的敌人:推测是所有失败的根源
■ 解决品质问题的方法(WHY WHY 分析)。
一、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存在如下问题:
1.为什么产生这种隐患, 没有探究其原因, 没有检讨怎样防止其再次发生
2.把问题的原因归纳为几点, 就不再找其他原因 。
3.问题发生的现场人员对原因没有充分理解, 也没有主动钻研, 所有之后的维持活动也就很难开展 。
二、过去的问题解决与5Why分析 。
WHY WHY 分析是指对故障发生的原因不是看作的偶然的, 而是通过有规则. 有规则地问"为什么", 找出所有原因的分析方法。
1、 WHY WHY 分析目的
A、为现场的管理者提供理逻辑思考能力
- 没有道理的决定与转达要排除
B、培养富有逻辑性的培训能力
- 通过培训别人感受不足点并改善, 实现自我成长
C、更准确地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与机能
- 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构造与机能, 就无法具备区分设备异常的能力
D、通过分析过程可以准确判断设备或业务问题的根源, 也能亲身体验小的改善能取得大效果
E、 会认真思考怎样防止再次发生, 并认识到维持管理的必要性
F、通过共同参与分析对问题点相互共享, 使知识水平一致更便于沟通
三、WHY WHY 分析的类型
1、以最佳状态为参考,越接近最佳状态的为佳。
2、通过追求原理、 原则的接近
四、WHY WHY 分析之前准备 工作
1、通过整理问题(层别化)点来真实地反映现象 。
2、对有问题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要准确理解
3、从3现入手的现况分析 (3现 = 现场, 现物, 现实)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cbjv.cn/gljy/807.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!